第640章 想找认同感的永乐(2 / 2)

姚广孝这个年纪,又礼佛多年,加上壮志得酬,早看开了很多事情,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,何况还是臣子,这更不好说,索性不说。

朱棣也没追问,道:“其实有些事想少师请教。”

张定边便欲起身。

朱棣急忙道:“大师不用回避,此等事情,您也可以指教我一二。”

自称我,朱棣还是很尊重张定边。

张定边于是重新坐下,也知轻重,绝对不会随意开口,实际上目睹了当下大明的状况,张定边对朱棣是分外钦佩。

早些时候,以为靖难是姚广孝的功绩,可现在看来,并非如此,朱棣此人活该他当天子,登基之后大明稳步发展,又兵不刃血的拿下安南,就此功绩,也足以在历代君王中名列前茅了,何况还编修了一部古往今来未有之全书,连姚广孝说到这本全书时都赞不绝口。

朱棣问姚广孝,“少师可知近来官场事?”

浙江乱局,从始至终姚广孝都没有参与,一句话都没说,包括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,他都只是作壁上观。

姚广孝何等聪慧,笑道:“恭喜陛下。”

朱棣也笑了,“少师也看出来了?”

姚广孝颔首,“很难看不出来,浙江乱局,看似是纪纲和两位王爷在针对黄昏,其实说到本质上,还是国家各个阶层在对待明教一事上的不同看法,陛下和黄昏为长远着想,力主招安,而以纪纲和两位王爷说代表的武臣集团,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,因为明教招安了,那么镇守地方各个卫所的武将,都会少了获取军功的机会。”

明教只要一日尚在,就有暴乱的可能,一旦暴乱,就是地方守将建立功勋的时候。

招安之后,地方守将便真的无事可做了。

这其实是武将都无可避免的困局。

乱世武将,盛世文臣。

不断轮回。

一旦没了战争,武将就没了用武之地,成了无用之人,所以靖难之后,武将会选择朱高煦抱团,原因就在于此。

武将,怕朱高炽登基之后重文轻武。

朱棣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,但他个人认为武将在杞人忧天,至少朱棣认为在他章国的未来几十年里,武将依然会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光芒。

问道:“少师,关于黄昏这个人,可有什么想说的。”

姚广孝沉默了许久,才道:“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,不止微臣,相信陛下乃至于他的同僚、吴溥、黄观和高贤宁,都有黄昏和当下时代格格不入的感观,总觉得这个人超脱了官场的规矩,也超脱了当下,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,正因为他的这种超脱,让大明逐渐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质。”

什么气质?

俯视穹顶之下所有山河的野望气质!

别人姚广孝不敢肯定,但姚广孝知道这位永乐大帝的目光,已经不再是打得漠北不敢南犯这么简单了,朱棣的目光,往南,落在八百大甸、吴哥王朝这广袤土地上,往北,则是漠北、亦力把里和帖木儿那边。

甚至连高丽这些地方,只怕也不是没想过。

朱棣叹道:“是啊,不过也正是如此,其实说实话,我是有点担心他成为第二个王莽,尽管我心中清楚,大明不可能有新朝诞生的土壤,黄昏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王莽。”

姚广孝哈哈一笑,“陛下说的对。”

其实朱棣只是来这里找认同感,闻言呵呵乐了,“关于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,少师可有意见。”

姚广孝摇头,“术业有专攻。”

朱棣捉狭的笑,“现在朝野之间都说少师是个黑衣宰相,这方面岂非没有一点见解,不妨说说罢,我等会打算带皇后去看看她娘家人。”

意思是说抓紧时间,我不能在建初寺耽搁太久。

姚广孝沉默了一阵,一针见血的说道:“隐患在于黄昏的那个时代银行,一旦崩盘,造成的连锁反应极为恐怖,稍有不慎,就会导致国家动乱,这一点,陛下还是要有点官方手段来预防。”

朱棣颔首,“我也在担心,万一时代商行的资金出现问题,时代银行的钱被挥霍一空,到时存钱之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,后果极其严重,所以其实可以按照黄昏的说法,建立一个国家银行,用这个国家银行来监管黄昏的时代银行,并且让他在国家银行里存放足够多的……嗯,备用的现金。如此的话,就算黄昏的时代银行出了问题,也能弥补,并且稳住货币市场?”

不能让时代银行肆无忌惮无所约束的聚民之财富。

姚广孝颔首,“然!”